近年來新吳區太湖水域藍藻打撈量逐年下降
近年來新吳區太湖水域藍藻打撈量逐年下降,打撈量從2020年的13.5萬噸,2021年的12.3萬噸,2022年的7.2萬噸,降到2023年的0噸,是自2007年太湖水危機以來,首次未出現規模性藻情的一年。
2023年,新吳區成為全市唯一藍藻打撈量為0的版塊,太湖藍藻治理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圓滿完成“兩個確?!?,高質量實現太湖連續十六年安全度夏。
開展太湖生態清淤,減少內源污染
在前三年完成六步港-大溪港段和錫東水廠取水口近岸段生態清淤,清除淤泥10萬方的基礎上,2023年又啟動了貢湖水源地錫東水廠取水口附近區域及貢湖灣望虞河口至水廠段生態清淤工程,清淤方量約28.75萬方,進一步減少底泥向湖水中釋放N、P、COD等營養物的強度,大大降低湖泛發生幾率。
完善“擋、引、控、撈”體系,加強湖泛防控
完善擋藻圍隔建設,完成全域擋藻圍隔布設,在錫東水源地等重點水域因地制宜科學設置近岸或離岸擋藻導流圍隔。推進藻水分離能力和輸藻管網建設,藻水分離能力達到了7000噸/日,固定打撈點藻水管送率達到了100%。通過“五化”舉措,即打撈機制規范化、打撈隊伍專業化、打撈工作科學化、打撈技術現代化、處置工作智能化,堅持“有藻必撈、日產日清”的工作標準,有效開展藍藻打撈處置,做好湖泛防控工作。
落實湖泛應急預案,提升實戰能力
隨時做好太湖應急防控準備,在太湖安全度夏期前,做好常規人員、設施設備準備的前提下,儲備20人的應急處置隊伍,落實2公里藍藻圍隔、10臺吸藻泵、20臺增氧曝氣機等應急儲備,完成移動式藻水分離設施和望虞河口小型藻水分離站等應急設施的部署。
安全度夏期間,按照“早發現早報告”的要求,綜合采用湖體巡查、人工巡視、定點監控等手段措施,開展湖泛巡查。按要求開展了太湖湖泛應急預案演練,提高太湖應急防控實戰能力。2023年,湖泛巡查共出動人員14440人次,船只1686船次。
上一條: 無